後會有期!
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
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
野放馬蹄蟹
今早彭老師帶領四位同學前往元朗下白泥把十隻馬蹄蟹放歸大自然。
離開觀功前的最後一餐,我們特別為牠們預備了活的豐年蝦。
周 Sir 及陳同學對馬蹄蟹依依不捨。
精美魚缸乘載馬蹄蟹們直奔元朗白泥。
臨行前來個大合照。
到後,已有很多其他學校的代表齊集。
先來個行程簡介。
我們先清潔泥灘,好讓馬蹄蟹及其他前來覓食的候鳥有更佳的生存環境。
最後,把馬蹄蟹放歸大自然。
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
最後一次度寬磅重
濕重:平均每隻2.25g,整個飼養期間(224天),增加350%。
頭胸甲寬度:平均每隻3.145cm,整個飼養期間(224天),增加51%。
上圖的一隻馬蹄蟹,自小左後方殼上就有一處半透明點,看來是該處未能形成硬殼。隨著時間過去,牠的殼越來越軟,連硬尾近基部處也摺曲了。再者,左後方殼的邊緣位置好像正在不斷消失,看來牠已命不久已。即使放歸大自然,亦難逃一劫。
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
為馬蹄蟹植入晶片
今天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兩名人員,正準備為我校的一隻馬蹄蟹(~頭胸甲闊度4.5cm)植入晶片。當馬蹄蟹放歸大自然之後,日後(可能是十年之後)科研人員便可以憑藉這晶片的編碼來識別其身份。
注入晶片過程。
人員正在準備及調校所需儀器。
供注入晶片用的針筒及晶片(右方小膠盒內有很多米粒般大小的晶片)。
供閱讀晶片數據的偵測儀器。
偵測儀正在讀取晶片數據。
此乃我校馬蹄蟹的終身代號。
人員正利用酒精為晶片及注射器消毒。
人員將消毒後的晶片放進針筒內。
注入晶片過程。
完成後,上方殼緣位置留有痕跡。
兩天後馬蹄蟹的情況。
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
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
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
第一隻7齡馬蹄蟹
截至今天,我們尚存11隻馬蹄蟹,存活率~73%。
當中4隻為5齡,6隻為6齡,今早還出現了首隻7齡馬蹄蟹。
當中4隻為5齡,6隻為6齡,今早還出現了首隻7齡馬蹄蟹。
由6齡蟹蛻下的殼
4齡馬蹄蟹的頭胸甲寬度平均為2.0cm
5齡馬蹄蟹的頭胸甲寬度平均為2.5cm
6齡馬蹄蟹的頭胸甲寬度平均為3.3cm
7齡馬蹄蟹的頭胸甲寬度平均為4.5cm
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
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
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
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:總評
今天是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總評日子。我校梁立成及羅幸梓同學,透過比較「淨豐年蝦」及「豐年蝦+螺旋藻」兩類飼料對馬蹄蟹生長的影響作為研究項目參賽。
他們發現,以淨豐年蝦餵飼的中國鱟組別,生長得(在濕重、頭胸甲寬闊度、蛻殼及存活率各方面)更快速及更佳。
他們建議所有參加「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」的學校採納此發現,以增加中國鱟異地保育的存活百分率。
他們在高中:生物及健康學範疇獲得優異獎。
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
不正常的蛻殼
今天早上餵蟹時,發現一隻馬蹄蟹正在蛻殼。由於重未親眼目睹整個蛻殼過程,因此心情相當興奮。不過細心一看,問題大了,原來是「難產」,殼只蛻了一半,跟著便停了下來。
靜觀了個多小時之後,牠仍然無法完全把舊殼蛻去。我決定插手了!我拿著尾部,用力把舊殼拉出,成功了。
不過,細看之後,發現馬蹄蟹左邊身體多隻腳都出現缺損。而且尾部近書鰓處出現了一個像直角的彎位。怪不得殼蛻了一半便停不了,原來被 Jam 住。
詢問城大專家後,認為牠仍然可以存活,並有可能在下一次蛻殼時重新長出肢體。
這隻馬蹄蟹的生命力不弱,最後還生存了近三個月方離世。死因相信與競爭食物能力不足有關。
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
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
聯校科學科技展覽暨開放日
![]() |
聯校科學科技展覽暨開放日
|
日期
|
17/1/2014
|
目標對象
|
本校師學、公眾人士、鄰近社區小學學生及長者中心的長者。
|
受眾人數
|
~1000人
|
目標
|
展出及詳盡介紹馬蹄蟹的保育,從而提高公眾,尤其是參與聯校科展的小學生,保育馬蹄蟹及其他瀕危物種的意識。
|
活動重點
|
向來自觀塘官立小學、觀塘官立小學(秀明道)、北角官立小學、浸信會天虹小學,合共220名小學生;與及來自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(順安長者地區中心)的43位長者,詳盡介紹有關馬蹄蟹的保育。
|
訂閱:
文章 (Atom)